知识库 > 四肢 > 踝关节肿胀 > 内容

踝关节肿胀内容

经常提到的踝泵运动,能治好静...

病请描述:  经常看我科普的朋友都知道,常常会说的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做踝泵运动,这到底是什么?今天就给大家仔细的讲清楚。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以踝关节的运动,做屈伸或者环绕的动作,来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  具体做法是:先用力把脚尖勾起来,让小腿的后方肌肉有紧绷感,坚持几秒钟之后,再把脚尖往下放。感受到小腿内侧的拉伸,这样同时保持几秒算一组。每次可以连续做几组,每天多做几次。  还有一个是以踝关节为中心,做环绕动作。这是以脚踝为中心,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都可以。  这些简单的动作,它对静脉曲张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是,一定有很积极的作用!  因为静脉曲张很多时候它是下肢的血液回流不畅了,血液会淤滞在腿部的静脉,而踝泵运动它就像抽水泵产生作用,会引领肌肉产生正向的收缩压迫血管,血液流动就是这个过程。  它可以做到缓解腿部的肿胀感或者酸痛不适的症状,对预防或者减缓静脉曲张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这个运动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它简单易行,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可以去做,对静脉曲张可以说是非常的有益,也非常的容易实现。  不过如果静脉曲张很严重了,单靠踝泵运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候还是找一个正规的医生,做一个科学的微创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怀化静脉曲张钟若雷案例效果#

钟若雷 2025-02-07阅读量903

类风湿关节炎:沉默的侵袭者

病请描述: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特别是关节,导致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僵硬。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易察觉,可能仅仅是轻微的关节不适或早晨起床时的僵硬感。这些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疲劳或老化的迹象,从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长期的炎症可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仅仅是关节的敌人,它还可能影响心脏、肺部、血管和眼睛等其他重要器官。 01 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是多样的,并且可能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这种疾病: 关节疼痛与肿胀:  RA患者通常首先经历关节疼痛和肿胀,这些症状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能有所缓解 晨僵:  患者可能在早晨起床时感到关节僵硬,这种僵硬通常持续一个小时以上,是RA的典型症状之一 关节外表现 RA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关节外表现,包括类风湿结节、干燥综合征、肺部受累(如胸膜炎或肺纤维化)、心脏受累(如心包炎或瓣膜病变)和血管炎等 全身症状 RA患者可能伴全身症状,如疲劳、体重减轻、低热等 0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RA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关节损伤至关重要。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症状评估  RA的特征性表现,如持续至少1小时的晨僵、同时有3个以上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RF)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超声、MRI,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关节结构损害和炎症活动。 分类标准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最新诊断标准,2010年ACR/EULA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注:当患者的总得分≥6分时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大关节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小关节包括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不包括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RF,类风湿因子;CCP,环瓜氨酸多肽;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 03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RA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治疗措施包括: 一般治疗 减轻劳动强度,功能性锻炼,休息、物理疗法、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等 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解热镇痛消炎,病程控制抗风湿药物(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以及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04 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 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的损伤,而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包括理疗、运动疗法、功能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 指利用冷、热、光、电等介质,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发挥作用,可消除肿痛,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运动疗法 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和改善关节功能,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还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矫形器治疗 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应用矫形器治疗,包括固定类矫形器、矫形鞋和矫形鞋垫等。 矫形器可以帮助患肢维持最适当的功能位,尽可能允许进行功能性活动。主要目的是减少关节负重、减少关节活动、稳定关节或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上,减轻活动时的疼痛。

王金武 2024-09-25阅读量2363

下肢静脉曲张科普

病请描述: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腿部疼痛、肿胀、疲劳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皮肤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为了减轻症状、预防病情加重,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生活习惯 1.避免久站或久坐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加重静脉曲张。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腿部,如走动、踮脚尖、屈伸踝关节等。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可以穿着医用弹力袜,并在脚下放置一个小凳子,让双脚轮流踩在上面,减轻腿部压力。 2.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下肢的负担,使静脉压力升高。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 3.养成良好的坐姿 坐着时,不要双腿交叉或跷二郎腿,以免压迫腿部静脉。 4.抬高下肢 在休息或睡觉时,可以将下肢垫高15-30厘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 二、运动锻炼 1.步行 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式,能够促进腿部肌肉收缩,帮助静脉血液回流。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以上,速度适中。 2.游泳 游泳时身体水平位,水的压力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同时还能锻炼全身肌肉。 3.小腿肌肉锻炼 如踮脚尖、提踵等动作,可以增强小腿肌肉的力量,促进静脉回流。每天进行3-5组,每组10-15次。 三、饮食调理 1.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 2.摄入高纤维食物 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控制盐分摄入 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静脉压力。应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 4.避免饮酒和吸烟 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重静脉曲张。 四、穿着护理 1.穿着合适的鞋子 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以免影响腿部血液循环。 2.正确穿着弹力袜 弹力袜可以提供一定的压力,帮助静脉回流。购买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压力级别和尺寸,并正确穿着,每天起床前穿上,晚上睡觉时脱下。 五、定期检查 1.自我检查 定期观察腿部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疼痛、溃疡等症状,以及静脉曲张的程度有无变化。 2.就医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超声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事项,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运动、饮食调理和正确护理等,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关注下肢健康,远离静脉曲张的困扰。

陈泽才 2024-09-25阅读量1477

除了下蹲与下跪,还有哪些动作...

病请描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骨骼质量都逐渐下降,使得日常活动中的一些动作如下蹲和下跪风险增加。本文旨在提示这些动作对老年人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帮助指导老年人进行更安全的日常活动。 1、下跪:下跪时,膝关节需要承受体重的2至8倍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在一项针对600名参与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每周中6天中或有更多次下跪活动的人,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下跪时膝关节的过度弯曲可能会导致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及炎症,引起疼痛和肿胀。对于患有骨关节炎的老年人来说,下跪动作可能加重症状,影响关节功能。 2、下蹲: 下蹲动作对膝关节造成较大压力,尤其是对于髌股关节的影响。在一项对45名健康女性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下蹲时髌股关节的负荷显著增加,尤其是当膝盖超过脚尖时,这种负荷可能导致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此外,下蹲时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如大腿肌肉力量下降,也可能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增加关节损伤的风险。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下蹲动作与髌股关节疼痛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当个体的膝伸展力量较弱时。     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应尽量避免频繁的下蹲和下跪动作,以减少膝关节的负担和损伤风险。由于骨骼和关节的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能下降,除了下蹲和下跪还有一些动作或活动可能对他们的关节造成潜在风险。以下是一些对老年人关节可能构成风险的动作:     深蹲:除了前文提到的下蹲,深蹲动作尤其对膝关节施加较大压力,可能导致关节过度磨损和损伤。     举重物:举起重物时,尤其是在没有适当技巧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腰部、肩部和膝关节造成过度负担。     长距离跑步:长期跑步可能对髋关节和膝关节产生冲击,导致关节软骨退化。     跳跃运动:跳跃、篮球、排球等运动会产生显著的冲击力,可能加速关节的磨损。     上下楼梯运动:频繁上下楼梯对膝关节和踝关节施加额外压力,可能增加受伤风险。     突然的运动方向变换:如网球、羽毛球等运动中快速改变方向可能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扭伤。     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下肢关节负担加重,尤其是对于髋关节和膝关节。     高强度运动:老年人参与高强度训练可能对关节造成过度压力。     为了减少关节损伤的风险,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选择低冲击、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和太极。同时,进行适当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也有助于保护关节。在开始任何新的运动计划之前,应该咨询专业人员(医生、治疗师)的建议,确保运动方式和强度适合他们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Haj-Mirzaian, A.; Mohajer, B.; Guermazi, A.; et al. Kneeling as a risk factor of patellofemoral joint cartilage damage worsening: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n the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 Eur Radiol. 2020; 29: 5163-5170. 2. Pereira, P.M.; Baptista, J.S.; Conceição, F.; et al.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Risk Associated with Squat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9241. 3. Lankhorst, N.E.; Bierma-Zeinstra, S.M.A.; Van Middelkoop, M. Risk factors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2; 42: 81-94. 4. Rytter, S.; Jensen, L.K.; Bonde, J.P. Occupational kneeling and radiographic tibiofemoral and 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 J Occup Med Toxicol. 2009; 4: 19. 5. Cooper, C., McAlindon, T., Coggon, D., Egger, P., Dieppe, P. Occupational activity and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nn Rheum Dis. 1994; 53: 90-93. 6. Escamilla, R.F.; Zheng, N.; MacLeod, T.D.; et al. Patellofemoral compressive force and stress during the forward and side lunges with and without a stride. Clin. Biomech. 2008; 23: 1026-1037. 7. Boling, M.C.; Padua, D.A.; Marshall, S.W.; et al. A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biomechanical risk factors for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the Joint Undertaking to Monitor and Prevent ACL Injury (JUMP-ACL) cohort. Am J Sports Med. 2009; 37: 2108-2116.  

庞坚 2024-03-15阅读量1320

过敏性紫癜科普一下

病请描述:秋冬季,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发,请及时就医! 病例介绍 小言(化名)一早起床就和妈妈说脚疼。妈妈一看,怎么脚踝肿的像馒头一样,腿上还有一块块的红斑,疼的不能走路。父母俩人赶紧带孩子到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医师说孩子要住院,爸爸妈妈更着急了,连夜就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师一看,你们家孩子这是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住院去治疗好一点。就这样,小言住进了厦门市儿童医院肾脏病专科病房。经过治疗,腿部疼痛慢慢缓解,腿上的红斑逐渐消退,脚踝肿胀消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造成小言如此痛苦的过敏性紫癜是什么呢?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等多系统器官损害。2-6岁的孩子发病率高,其中4-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比较多发。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知道得了过敏性紫癜呢?这个疾病有4个主要脏器损害和表现。1、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双下肢压之不退皮疹,也可见于阴囊、阴茎、手掌及足底处,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2、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主要于双下肢,多踝关节及膝关节。3、胃肠道表现:表现腹痛,可伴有呕血、便血表现,重者大量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4、肾脏损害:表现血尿、泡沫尿,高血压可单发或合并肾脏病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少数有头痛、心肌炎等表现,发生率低。 皮肤、关节、胃肠道症状在急性期可能表现很重且易反复,家属可能会很紧张,但上述症状治疗后都可以治愈,不留皮肤沉着、关节畸形等后遗症。但要警惕合并肾脏损害,肾损伤可能表现单纯的血尿、蛋白尿,也可表现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所以得过敏性紫癜的孩子,医生都会交代家长定期查尿常规,一般肾损伤会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后半年后发生,90%的肾损伤发生在2个月内,所以规律随访尿常规是极为重要的。 双下肢皮疹阴茎、阴囊皮疹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生病后每位家长肯定最关心孩子为什么生病?但遗憾的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发现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感冒常常是过敏性紫癜的触发因素,链球菌感染是最多见的。2、疫苗接种:有科学家文献报道疫苗接种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3、食物和药物因素:约1/4患者与鱼、虾类过敏有关,有个案文献报道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发生。4、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存在遗传好发倾向。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孩子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双下肢血管压力,急性期需适当控制饮食,当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诱因,治疗蛀牙等隐匿性的感染能减少复发。 过敏性紫癜一般以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为主。当过敏性紫癜合并关节、严重消化道症状时,使用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缩短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缩短腹痛持续时间。但激素不能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复发,也不能降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概率。 总结: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因素众多且复杂,在冬秋季节高发,会表现红色皮疹、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腹痛,急性期表现可能很重,但这些症状都是可以治愈的,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家属不用紧张,发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但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一般前2个月要每1-2周查一次尿常规,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可轻可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黎书,王峥.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6):733-736. 吴小川,唐雪梅,胡坚,张秋业,黄建萍,李永柏.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07):502-507.

曾锦华 2023-02-09阅读量4299

中西医膝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病请描述: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也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之一,全世界大约有2亿5000万(3.6%的人口)患者[1]。KOA与遗传、代谢、生化和生物力学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并与年龄、性别、肥胖、膝关节损伤等因素相关,主要引起关节疼痛,影响膝关节软骨的结构和活动功能等,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   骨性关节炎发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病理学改变不可逆转,因此,缓解或消除症状,延缓关节退变,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是当前治疗的重点。KOA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康复治疗因其安全、无创、效果较好等原因成为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方法。新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推荐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早期患者,优先选择康复治疗[2]。 康复评定打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即康复评定,是临床检查基础上进行的更具专科特色的功能评定,从身体功能、结构、活动和参与三个方面全面把握患者的功能状态[2]。  1.身体功能评定主要是对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心理三方面进行评定。(1)感觉功能:主要评定内容包括疼痛和本体感觉。感觉功能评定对关节疼痛原因和程度的判定及KOA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体感觉对关节运动极为重要,它向中枢提供关节位置和运动速度的信息。目前主要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可敏感地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本体感觉下降及其下降的程度[2]。(2)运动功能:评定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步态等。通用量角器或电子量角器可以测量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等方法可用于评定肌力;平衡性常用的评定工具主要是量法表,包括用于单任务平衡测试的:功能性伸展试验、单腿站立试验等,以及常用于多任务平衡测试的Berg平衡量表(BBS)和社区平衡与移动量表(CBM)等,此外还有平衡测试仪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动静态平衡。目测法通常为步态的首选评定方式,另有三维步态分析可检测患者在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方面的特异改变,进行更详实的评估。值得注意的是,KOA患者肌力下降并不局限于膝关节屈伸肌群,髋关节肌力等也应考虑到临床实践中[2]。 (3)心理评定:研究发现,KOA可增加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同时患者所经历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也与抑郁或焦虑的心理状态有关。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和管理,最终影响功能效果[2]。因此KOA的评估并不能仅局限于生理方面,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康复评定也是必要的。2.身体结构评定KOA身体结构的评定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MRI、CT和超声检查等,其中X线检查为KOA明确诊断的“金标准”。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触诊关节局部是否有压痛、皮温是否升高、关节线是否有骨膨大、胫股及髌股间室是否存在捻发音等。体质量指数(BMI)、关节肿胀、下肢长度、膝关节轮廓和对线检查也是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2]。3.活动和参与评定这一评定内容主要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方法首选专用于骨关节炎评估的量表,如已有中文版并经过信度和效度验证的OAKHQOL量表,是目前最适合的评估KOA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2]。  康复治疗防病残 有康复评定做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KOA的康复治疗。这里的康复治疗主要指非手术治疗,其主要目标是缓解或控制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防止病残。主要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辅助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并已被国内外许多相关临床指南推荐为KOA的核心治疗内容。 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KOA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运动、水中运动疗法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需外科干预的时间。此外,进行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缓解肥胖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等)对病情造成的不利影响[3]。常用的肌肉训练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训练、、静蹲训练、抗阻力训练等;为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还可采取关节被动活动、牵拉、关节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等方式,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除此之外,有氧运动(慢走、骑车等),水中运动(游泳等),也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指使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声、电、冷、热、磁、水等)的理疗。研究显示,理疗结合适当的肌力训练等,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感、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改善膝关节肿胀、晨僵等状况[3]。例如超短波电磁场治疗,主要是通过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发生作用,重复的超短波治疗能够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显著降低 KOA 患者滑膜囊厚度和膝关节疼痛;低能量激光,可有效预防软骨退变和调节 KOA 引起的炎症过程,并可改善 KOA 患者的疼痛,同时降低他们对于镇痛药的需求[4]。  3.行动辅助支持 KOA 患者本身病变在膝关节,随着病程进展会逐渐影响到踝关节、髋关节功能和结构,对其造成损害,进而对整个下肢生物力学、力线造成影响[4]。因此,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也可选择平底、厚实、柔软、宽松的鞋具来辅助行走,从而减少受累关节负重,缓解疼痛,延缓膝关节的进一步损伤[5]。4.药物治疗在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的同时,通常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增强疗效。早中期KOA治疗的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首选局部外用NSAIDs,口服NSAIDs时需关注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等合并症[5]。阿片类镇痛药物,适用于NSAIDs类药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包括弱阿片类镇痛药及强阿片类镇痛药,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及成瘾性[5]。此外,慢作用药物,包括地奥司明、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等,具有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性肿胀的作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透明质酸钠等,能防止软骨的进一步病变,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抗焦虑药,如度洛西汀等,适用于长期、慢性、广泛性疼痛和(或)伴有抑郁的KOA患者,可改善患者因疼痛导致的抑郁和焦虑等精神改变[5]。  5.中医治疗国内多部指南、专家共识认为局部外用和口服中成药可缓解KOA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推荐中医药用于KOA的治疗[5,6]。有研究证实,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中成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KOA,疗效确切,用药安全[7]。此外,中医非药物疗法对KOA的治疗也有积极作用。2020年出台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认为针灸、针刀、拔罐、手法等治疗可以起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血液循环等作用,推荐酌情选择用于KOA的治疗[6]。有研究表明[8],经筋手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发挥良好协同作用,在改善关节功能 , 缓解疼痛 僵硬等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 写在最后康复治疗是KO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相关规范,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将多种康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从而提升KOA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于治疗方案中具体运动方法、辅助工具等的选择,联合应用的细节,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延长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时间等,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来源:pixabay 参考文献:[1]胡金鲁,肖四旺,谢辉,胡巩.中西医膝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106-111.[2]膝骨关节炎的康复评定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2):1408-1413.[3]张听雨,白玉龙. [J].膝骨关节炎及其康复治疗[J].上海医药,201738(1):19-24.[4]邓程远,周桂娟,王甜甜,廖瑛.膝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8):1756-1760.[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等.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6]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J].中医正骨,2020,32(10):1-14.[7]谢亚龙,尹纪光.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95+98.[8]刘敏洁,陆佳伟,王琛琳,陶胜楠.经筋手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5):2812-2815.

微医药 2022-05-31阅读量1.1万

骨科医生带你了解特殊的半月板...

病请描述: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半月板  半月板是介于股骨和胫骨平台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内外侧各一个。其外侧缘较厚,内侧缘较薄;上面微凹,与股骨内外髁相适应;下面平坦,与胫骨平台关节面相接。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近似呈"O"形。什么是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指半月板的形态异常,较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尤其是在体部呈盘状,因而得名。盘状半月板流行病学?1889年,Young首次报道盘状半月板这个疾病。据报道,国内外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约为25.3%,内侧0.57%。欧美外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约为16.6%,内侧0.07%。病因?  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主要有两大学说:即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学说:认为胚胎期间胫股之间被一完整软骨板间隔,随着交叉韧带发育,软骨板中心吸收形成内外侧软骨板,半月板中央部分受股骨髁压迫,出生后逐渐发育形成半月形。如果受某种因素影响,中央部分未吸收或吸收不全,则呈不同程度的盘状半月板。后天性学说:认为外侧盘状半月板无后角附着点,由半月板股骨韧带固定,半月板长期受膝关节异常运动和研磨的影响增生肥厚,成为盘状。盘状半月板有什么临床表现?  大部分盘状半月板患者无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但如果盘状半月板活动度大,患者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出现弹响,伴有膝关节外侧间隙疼痛,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半月板撕裂,关节交锁,就要考虑关节镜手术。盘状半月板怎么治疗?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盘状半月板主要采取关节镜手术。以盘状半月板成形术为主要术式,尽可能的将半月板修整至正常形态。目前对盘状软骨的关节镜治疗术式主要有:半月板修补成形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和全切除术。盘状半月板术后如何康复?   手术后1个月内康复锻炼包括屈膝锻炼,护膝保护下地行走,2周之内不要行走太多,休息为主,康复锻炼包括以下几种:踝关节屈伸锻炼直腿抬高锻炼注意:以上锻炼分次进行,动作缓慢,每天1~2次,每次约半小时,逐渐增加,以无明显疼痛为宜,要求膝关节屈伸活动尽可能达到正常。手术1个月以后康复锻炼包括以下几种: 1.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屈伸锻炼 2.股四头肌力量的锻炼:膝关节半屈曲静蹲训练;加沙袋的抗阻力直腿抬高锻炼(重量从2.5Kg开始,逐渐加重) 3.股二头肌力量锻炼:俯卧抗阻力屈曲膝关节 4.小腿三头肌(提踵)锻炼:站立双腿踮脚尖温馨提示:康复因人而异,如果锻炼后疼痛明显,请立即停止运动。(图片来自网络,任文祥供稿)

程千 2021-11-30阅读量1.1万

骨科医生带你了解微创手术--...

病请描述:什么是踝关节镜?就是在踝关节内或外侧取5毫米左右的小口子,将一根吸管粗细的镜头伸进关节腔内,把里面的结构通过光纤传送到外面的屏幕上。医生通过屏幕,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病变。然后在病变处取5毫米左右的小口子,放入射频刀头或者其他工具,对病变处进行治疗。我们就称之为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什么病可以做踝关节镜?其实踝关节镜可以做很多手术,像踝关节的感染、痛风、距骨骨软骨损伤、关节游离体、跟腱疼痛、足跟疼痛、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踝关节不稳等,都可以通过踝关节镜微创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踝关节不稳踝关节镜有哪些好处?其实,踝关节相对于传统的切开手术,有很多优势。比如手术微创,切口小,皮肤愈合后,几乎看不到伤口;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疗效好,可以早日下地活动等。踝关节镜术后注意什么?术后局部加压包扎,患肢下方垫枕头,抬高患肢,同时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促进血液回流;术后24小时之内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敷3~4次,可以减少局部渗液,减轻踝关节肿胀;24小时后可以改用热敷,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使伤口愈合;同时镇痛处理,加快踝关节的康复速度。具体何时下地,要不要负重,要根据手术的情况决定。下床活动期间不能跑、跳,也不能负重,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能太长了。    可以多吃青菜、奶类、蛋类、肉等,这些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能提高软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病能力。近期不要吃辛辣的食品,也不要抽烟喝酒,否则会加重局部的不适症状和降低身体抗病能力,必要时可以用支具辅助固定。总而言之,踝关节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以最小的创伤使患者得到最大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一定要注意康复锻炼及保护,手术后3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加强局部保暖措施等,以减少复发率。(吉林医药学院金泽斌)

程千 2021-11-05阅读量1.3万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浅静脉曲张,其次为患肢肿胀、胀痛、酸胀或沉重感,小腿下段和踝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包括皮肤抓痒、湿疹、皮炎、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等。由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其临床表现的病情和程度也各有不同。 最轻者只有程度较轻、范围较小的大隐静脉曲张,而无其他症状和体征;重者可出现患肢明显肿胀,以及踝部严重的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以致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一般认为,只有大隐静脉曲张而无深静脉病变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有的甚至仅表现为浅静脉曲张,而没有肿胀、皮炎和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如果深静脉有病变,并且是造成浅静脉曲张的病因时,患肢才会出现较重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临床表现。  (1)浅静脉曲张:主要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发生曲张性病变。扩张、屈曲的程度和病变的范围,随病情的轻重而不同。一般在小腿部静脉曲张的病变较为广泛和明显。部分患者的小隐静脉也发生曲张,可单独存在或与大隐静脉曲张同时存在。一般认为,小隐静脉曲张多继发于深静脉的病变。近年来,DePalma等提出,浅静脉曲张的标准为其管径大于4mm。  (2)患肢肿胀、疼痛、酸胀和沉重感:一般认为,这些是较重的症状和体征,多发生于深静脉有病变的患者。肿胀多发生在小腿,特别是踝关节平面,呈凹陷性肿胀,其程度和范围随病情的轻重而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在晨起时,肿胀消失或减轻,在午后或较长时间站立、行走后,肿胀出现或加重。疼痛、酸胀和沉重感多发生于直立或行走时。   (3)小腿下段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解剖学资料说明,在足靴区,尤其是踝部内侧,由于静脉网丰富,静脉压力高,静脉管壁薄容易发生扩张,加之踝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纤薄,因此皮肤抓痒、湿疹、皮炎、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等病变,多局限于内踝附近。 随病情的轻重,皮炎、湿疹和色素沉着的程度和范围也有很大的差异,严重时可遍及小腿下段,甚至包括整个小腿。最严重的表现是溃疡形成,一般称为静脉性溃疡或静脉淤血性溃疡。可为单发或多发性,大小各异,愈合后可以复发,重者可为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合,少数可发生癌变。Cornwall等在伦敦的一个地区调查结果,于总人口198900人中,共有踝部静脉性溃疡患者357人,共累及424条下肢,占0.18%;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增为0.38%。自1981~199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施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的患者1690例,共2044条下肢中,除全有浅静脉曲张外,肿胀、胀痛或沉重感者占80%;皮炎或色素沉着占60%;溃疡形成占40%。

秦金保 2018-05-01阅读量1.2万

疾病指南 | 2010银屑病...

病请描述: 注: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年9月 第14卷 第9期 一、概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5%~7%发生关节炎。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二、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1/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一)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部分可累及脊柱。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1.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滑膜炎和腱鞘炎,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占5%~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问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3.残毁性关节炎型: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4.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5.脊柱关节病型: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其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也有学者将PsA分为3种类型: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附着点炎的单关节和寡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二)皮肤表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头发、会阴、臀、脐等;皮损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屑病是与其他炎性关节病的重要区别,皮肤病变严重性和关节炎症程度无直接关系,仅35%二者相关。 (三)指(趾)甲表现 约80%PsA患者有指(趾)甲病变,而无关节炎的银屑病患者指甲病变为20%,因此指(趾)甲病变是PsA的特征。常见表现为顶针样凹陷。炎症远端指间关节的指甲有多发性凹陷是PsA的特征性变化,其他有甲板增厚、浑浊、色泽发乌或有白甲、表面高低不平、有横沟及纵嵴,常有甲下角质增生,重者可有甲剥离。有时形成匙形甲。 (四)其他表现 1.全身症状:少数有发热、体质量减轻和贫血等。 2.系统性损害:7%~33%患者有眼部病变,如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炎等;接近4%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于疾病晚期,另有心脏肥大和传导阻滞等;肺部可见上肺纤维化;胃肠道可有炎性肠病,罕见淀粉样变。 3.附着点炎:特别在跟腱和跖腱膜附着部位。足跟痛是附着点炎的表现。 三、诊断要点 (一)症状和体征 1.皮肤表现:皮肤银屑病是PsA的重要诊断依据,皮损出现在关节炎后者诊断困难,细致询问病史,银屑病家族史,儿童时代的滴状银屑病,检查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如头皮、脐周或肛周)和特征性放射学表现可提供重要线索,但应除外其他疾病,并应定期随访。 2.指(趾)甲表现:顶针样凹陷(>20个),指甲脱离、变色、增厚、粗糙,横嵴和甲下过度角化等。指(趾)甲病变是银屑病可能发展为PsA的重要临床表现。 3.关节表现:累及1个或多个关节,以指关节、跖趾关节等手足小关节为主。远端指间关节最易受累,常不对称,关节僵硬、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4.脊柱表现:脊柱病变可有腰背痛和脊柱强直等症状。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时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C反应蛋白(CRP)增加。IgA、lgE增高,补体水平增高等;滑液呈非特异性反应,白细胞轻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RF)阴性,少数患者可有低滴度的RF和抗核抗体。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的患者中约半数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 2.影像学检查 (1)周围关节炎:周围关节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末节指(趾)骨远端有骨质溶解、吸收而基底有骨质增生;可有中间指骨远端因侵蚀破坏变尖和远端指骨骨质增生,两者造成铅笔帽(pencil-in-cup)样畸形;或望远镜样畸形;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长骨骨干绒毛状骨膜炎。 (2)中轴关节炎:表现为不对称骶髂关节炎,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椎间隙变窄、强直,不对称性韧带骨赘形成,椎旁骨化,其特点是相邻椎体的中部之间的韧带骨化形成骨桥,并呈不对称分布。 (三)诊断依据 银屑病患者有上述炎性关节炎表现即可诊断。因部分PsA患者银屑病出现在关节炎后,此类患者的诊断较困难,应注意临床和放射学线索,如银屑病家族史,寻找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变,注意受累关节部位,有无脊柱关节病等来作出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关于PsA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较简单而实用的标准有Moll和Wright的PsA分类标准:①至少有1个关节炎并持续3个月以上;②至少有银屑病皮损和(或)1个指(趾)甲上有20个以上顶针样凹陷的小坑或甲剥离;③血清IgM型RF阴性(滴度<1:80)。 四、鉴别诊断 (一)类风湿关节炎(RA) 二者均有小关节炎,但PsA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指(趾)炎、附着点炎,常侵犯远端指间关节。RF阴性,特殊的X表现如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而RA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可有皮下结节,RF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 (二)强直性脊柱炎(AS) 侵犯脊柱的PsA,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不对称,可为跳跃式病变,发病常在年龄大的男性。症状较轻,有银屑病皮损和指甲改变;而AS发病年龄较轻,无皮肤、指甲病变,脊柱、骶髂关节病变常呈对称性。 (三)骨关节炎(0A) 二者均侵蚀远端指间关节,但OA无银屑病皮损和指甲病变,可有赫伯登(Heberden)结节,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无PsA的典型X线改变,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 五、治疗方案及原则 PsA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和延缓关节破坏,应兼顾治疗关节炎和银屑病皮损,制定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一)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注意关节功能锻炼,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二)药物治疗 参照类风湿关节炎用药。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性关节炎者,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消肿作用,但对皮损和关节破坏无效。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只有在一种NSAIDs足量使用1~2周无效后才更改为另一种;避免2种或2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因疗效不叠加,而不良反应增多;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药物,对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宜服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NSAIDs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NSAlDs还可以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少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常用NSAIDs见类风湿关节炎。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防止病情恶化及延缓关节组织的破坏。如单用1种DMARDs无效时也可联合用药,以甲氨蝶呤(MTX)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1)MTX:对皮损和关节炎均有效,可作为首选药。可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开始7.5~25 mg,每周1次,宜从小剂量开始。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10 mg每周1次。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腹泻、脱发、皮疹,肝功能受损,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听力损害和肺间质病变。也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力。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柳氮磺吡啶(SSZ):对外周关节炎有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每日250~500 mg开始,之后每周增加500 mg,直至2.0 g。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0 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皮疹、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和可逆性精子减少,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禁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3)硫唑嘌呤(AZA):对皮损也有效,常用剂量为1~2mg·kg-1·d-1,一般100 mg/d,维持量50 mg/d。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反应有恶心、呕吐、可有肝损害、胰腺炎,对精子、卵子有一定损伤,出现致畸,长期应用致癌。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4)环孢素A(Cs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通过将其用于重症银屑病治疗,对皮肤和关节型银屑病有效,FDA认为1年内维持治疗,更长期使用对银屑病是禁止的。常用量3~5 mg·kg-1·d-1,维持量是2~3mg·kg-1·d-1。CsA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继发感染、肿瘤及胃肠道反应、齿龈增生、多毛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和血药浓度有关。服药期间应查血常规、血肌酐和血压等。 (5)来氟米特(LEF):对于中、重度患者可用LEF,20mg/d。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料显示LEF治疗PsA有较好疗效,使用方法同RA。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3.依曲替酯 属芳香维甲酸类。开始0.75~1mg·kg-1·d-1,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疗程4~8周,肝肾功能不正常及血脂过高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期间注意肝功能及血脂等。长期使用可使脊柱韧带钙化,因此中轴病变应避免使用。 4.糖皮质激素 用于病情严重,一般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因不良反应大,突然停用可诱发严重的银屑病,且停用后易复发,因此一般不选用,也不长期使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剂量糖皮质激 素可缓解患者症状,并在DMARDs起效前起“桥梁”作用。 5.生物制剂 近年来用生物制剂治疗PsA已有大量报道,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可与MTX合用。目前在国内应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下列两种。依那西普(etanercept)、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用于中、重度或其他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PsA患者,每次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另一类为抗肿瘤坏死因(TNF)-α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本品首次3~5 mg/kg静脉滴注后,第2、6周及以后每8周给予相同剂量各1次。注射用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每2周1次40 mg皮下注射。以上药物使用前应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炎及结核等相关检查,应用过程中也应定期检查。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瘙痒、疼痛和肿胀等,一般持续3~5 d,其他有头疼、眩晕、皮疹、咳嗽、腹痛、血液系统受损、感染、过敏反应等。对于活动性感染、活动性结核、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应禁用。 6.局部用药 (1)关节腔注射长效皮质激素类药物:适用于急性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患者,但不应反复使用,1年内不宜超过3~4次,同时应避开皮损处注射,过多的关节腔穿刺除了易并发感染外,还可发生类同醇晶体性关节炎。 (2)局部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以还原剂、角质剥脱剂以及细胞抑制剂为主。根据皮损类型、病情等进行选择。在疾病急性期,以及发生在皱褶处的皮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稳定期可以使用作用较强的药物,如5%水杨酸软膏、焦油类油青、0.1%~0.5%蒽林软膏等。稳定期皮损可以选用的药物还有钙泊三醇(calcipotriol,一种维生素D3的衍生物)、他扎罗丁(tazarotene,维甲酸类药)等。稳定期病情顽固的局限性皮损可以配合外用皮质类同醇激素,可以在外涂药物后加封包以促进疗效,能够使皮损较快消退,但应注意应用本药需注意激素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及在应用范围较广时可能发生的全身吸收作用。 (三)物理疗法 1.紫外线治疗 主要为B波紫外线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服用光敏感药物或外涂焦油类制剂后照射B波紫外线,再加水疗(三联疗法)。 2.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治疗 即光化学疗法,包括口服光敏感药物(通常为8-甲氧补骨脂,8-MOP),再进行PUVA。服用8-MO期间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引起光感性皮炎。有人认为长期使用PUVA可能增加发生皮肤鳞癌的机会。 3.水浴治疗 包括温泉浴、糠浴、中药浴、死海盐泥浸浴治疗等,有助于湿润皮肤、祛除鳞屑和缓解干燥与瘙痒症状。 六、外科治疗 对已出现关节畸形伴功能障碍的患者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等。 七、预后 一般病程良好,只有少数患者(<5%)有关节破坏和畸形。家族银屑病史、20岁前发病、HLADR3或DR4阳性、侵蚀性或多关节病变、广泛皮肤病变等提示预后较差。

就医指导 2016-07-05阅读量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