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午睡是缓解疲劳的有效方法,适当午睡可以获得如下益处:缓解疲劳、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减少焦虑、抑郁控制血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当下这个时节,在高温与湿度的双重夹击下,人们往往容易感到疲倦不堪,午后时分更是“打盹儿”的高峰期。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种赶不走的懒洋洋的感觉是正常的吗?午后“打盹儿”也是想睡多久就能睡多久吗?其实,如何睡午觉?何时睡?睡多久?也是很有讲究的。1、日间频繁午睡真的好吗?一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团队开展的包含358 451名受试者,随访11.16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从不午睡相比,有时午睡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风险7%,脑卒中风险增加12%,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9%。通常,与从不午睡相比,通常午睡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风险12%,卒中风险增加24%,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20%。但因白天午睡对血压调节或脑卒中影响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未发现。研究团队的专家强调,先前的研究提示,白天补觉无法弥补前一晚熬夜带来的健康危害,因此保护心血管最好的办法是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2、时间更长、更频繁的午睡有潜在风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的研究论文表明,在没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症的1203名参与者中,白天午睡时间越长,患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风险就越高,更频繁的小睡也与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发生风险较高相关,与每天午睡少于一次(不经常午睡者)的参与者相比,每天午睡一次或不止一次(经常午睡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40%。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往往午睡的时间更长、更频繁。最重要的是,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症的进展似乎加速了这种衰老效应,使午睡时间/频率的年度变化(增加)增加一倍或一倍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更长、更频繁的白天小睡与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的风险较高有关。3、实在困,必须午睡怎么办?韦尔瓦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研究显示,最佳午睡时长或是15-30分钟。午睡超过 30 分钟,患心律不齐的风险增加 90%。与午睡时间长的人相比,午睡时间少于15分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42%,午睡15-30分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56%。且根据以上研究,睡眠世界小于60分钟,则没有显示与上述疾病有影响。因此,如果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又怕下午工作没有状态,中午可以休息15-30分钟,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同时,午睡时间也不宜过迟,否则容易影响夜间睡眠。4、如何正确午睡1)饭后不要立即午睡饭后午睡需谨慎,餐后血液多集中于胃部,导致血压有所下降,大脑氧气供应相对减少。若立即午睡,可能引发大脑供血不充分的问题。建议饭后进行适量活动10~20分钟,再考虑午休。2)选择正确的午睡姿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舒服地侧躺在躺椅上,双腿微曲,全身放松,慢慢入睡。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躺卧午睡的地方,那最好找个固定的座椅,屁股坐稳,双腿摆正。如果靠着椅子仰头睡,可以借助U型枕,垫在脖子上让脖子放松,也可以在腰部垫个抱枕不让腰部悬空。3)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大家可以通过使用遮光眼罩、防噪耳塞等助眠好物,来提高午睡质量。另外,午睡时应控制好室温,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4)午休后应该注意什么午休结束后,先慢慢站起来,做一些轻微的伸展或散步,可以帮助身体从休息状态转换到活跃状态,快速恢复精力,工作起来更有效率。5)不必强迫自己午睡不习惯午睡的人无需强迫自己午休,以免生物钟被打乱,进而可能感到更加疲劳和困倦。总的来说,根据我国调查研究显示,午睡为半小时左右为宜,且不建议餐后立即午睡,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如果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也不应该盲目改变,根据睡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目前看来,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依旧是保持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提醒药品是特殊商品,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危害,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参考资料:[1] Yang MJ, Zhang Z, Wang YJ, Li JC, Guo QL, Chen X, Wang E. Association of Nap Frequency With Hypertension or Ischemic Stroke Supported by Prospective Cohort Data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Predominantly Middle-Aged European Subjects. Hypertension. 2022 Sep;79(9);[2] Salari N, Moradi S, Bagheri R, Talebi S, Wong A, Babavaisi B, Kermani MAH, Hemati N. Daytime napping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Sleep Breath. 2023 Aug;27(4);[3] Li P, Gao L, Yu L, Zheng X, Ulsa MC, Yang HW, Gaba A, Yaffe K, Bennett DA, Buchman AS, Hu K, Leng Y.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Alzheimers Dement. 2023 Jan;19(1);[4] Swagpp,中午不睡,魂归床畔”?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午睡会导致高血压风险升高12%,且午睡不宜超过60分钟,梅斯医学,2024-06;[5] Milly,午睡习惯居然是天注定,睡多久最好?,梅斯医学,2021-03;[6] 刘彩玲, 想要解“夏乏”?快来get午睡的正确打开方式→,广西疾控,2024-07;[7] 邵富叶, 打工人必备!Get 正确午睡姿势,告别越睡越累,郑州人民医院服务号,2022-08;[8] 中午不睡,下午必废?高质量午睡有讲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24-08.
健康资讯 2024-11-22阅读量3234
病请描述: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设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据中国调研显示,成年人一生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睡眠障碍应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睡不着,早醒等失眠。在心内科门诊常遇到来看心脏病的病人,主诉常常是头晕、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背痛等,问病史常有情绪低落、应激事件等,焦虑抑郁状态引起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或早醒失眠,所以很多医院心内科都开设“双心”门诊,即心脏、心理双心同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很好的解决睡眠问题。■ 第二类是睡得很沉,但是白天依然困倦不适,头痛头晕。这类患者睡眠时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SAHS是指睡眠时因上气道梗阻打呼噜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而缺氧,一般每晚呼吸暂停超过30次为异常,严重的每晚呼吸暂停的次数可达数百次。呼吸暂停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钟,甚至有的超过一分钟,由于长期夜间缺氧引起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SAHS可以说是一种源头性疾病,所以有打呼噜的人更应该重视。SAHS的人群发病率5~10%左右,通常分为三个类型: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以阻塞型为主,占到90% 。原因有遗传因素、肥胖、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舌体肥大、舌根后坠,小颌畸形(下巴短后缩)等,这些原因可导致咽喉腔变窄,呼吸不畅打鼾,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加重。另外儿童也有打鼾的情况,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致咽腔变窄,睡眠时张口呼吸,可导致牙齿排列紊乱,下颌位置变化,影响颜面部发育。综上所述,打呼噜可不能小觑,必须认真对待,科学诊治。科学诊治睡眠呼吸暂停首先任何睡眠障碍都应先看医生,经过科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要做睡眠呼吸监测,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睡眠状态和血氧,明确分型,确定为阻塞型后,应该在耳鼻喉科检查上气道的结构。所有打呼噜的人都应该检查,这个检查一般是到医院在检查室睡一夜,记录睡眠参数。目前也有便携的初筛方法,患者可以到医院佩戴检测设备回家睡觉,这样更接近自然睡眠,数据真实。给失眠者的建议对于失眠者而言,要睡好觉,注意以下几点:01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形成生物钟规律。02戒烟限酒,适当活动,但晚上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散步或做一些有氧运动。03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遮光,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04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睡好,要及时求助医生,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不要对这类药过分抵触,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毕竟长期失眠对身体的损害要远大于安眠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治疗方法需要检测后制定方案,平时要注意几点:01降低体重,减肥会改善部分症状。02晚上一定不要饮酒,会加重呼吸暂停和缺氧。03尽量侧卧睡眠,减轻呼吸道阻塞。04禁忌使用镇静药。05检查睡眠的同时,应该做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筛查。
健康资讯 2024-11-22阅读量3857
病请描述:每天都会有很多网友通过评论和私信咨询,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逐个回复。摘录一些典型问题,供有类似问题的网友参考。患者,女性,5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31cm2,中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房增大。问题:需要手术吗?我的思考:根据2022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外科治疗指征中国专家共识》,这个患者手术指征明确。如果继续保守治疗,后续会出现房颤、肺动脉高压、心衰等,以至于严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问题:如果手术,选择方案,开胸还是微创,换瓣还是修复,机械瓣还是生物瓣?我的思考:实际上,脱离主刀医生,去讨论手术方案,是没有意义的。假如患者认为某种方案很好,但是你的主刀医生不掌握,或者不熟悉这个技术,那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做手术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获得安全、彻底和持久的治愈!但是,我总要谈一点对这个病例的体会,说点建议。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首选修复方案。这样可以保留二尖瓣的整体结构,对左心室损害最大,且术后不需要长期华法林抗凝,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长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换瓣,无论是机械瓣还是生物瓣,对这样一位51岁的女性,效果都是不满意的。
张步升 2024-11-18阅读量2219
病请描述:睡眠打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空气不能自由出入鼻腔时,鼻腔周围的组织就会颤动,引起打鼾。如果睡觉时舌头的位置太靠后,人也会打鼾。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打鼾,不过,对有些人而言,打鼾长期持续发生,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打鼾有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造成堵塞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鼻腔狭窄,往往是因为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肿大;另一种是咽喉狭窄,与扁桃体肥大、咽部软组织肥大有关。引起这些病症并导致打鼾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饮酒、吸烟、怀孕、年纪增长、过敏、空气干燥、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等。 对于长期打鼾者来说,往往有两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是“单纯性打鼾”,表现为长期打鼾,鼾声均匀有规律,几乎每次呼吸都会打鼾。这类情况通常不用治疗,更建议大家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改善打鼾,比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多加锻炼减轻体重、改变睡姿、保持干净的睡眠环境、锻炼喉咙加强上呼吸道肌肉力量、治疗鼻塞等。 建议单纯性打鼾者别仰睡、改侧睡。侧睡时,舌头和软组织会向前或两边落下,解放出更宽阔的呼吸道,改善打鼾情况。可以使用身体枕来辅助保持侧睡睡姿。 仰睡时建议用枕头将头垫高,这样能让舌头和下巴的位置更靠前,呼吸更加顺畅。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来缓解打鼾。如果打鼾者有肥胖的问题,脖子周围的组织更多,导致呼吸道受到的阻碍更大,会使打鼾声更响亮、持续时间更长。这种方法对那些胖起来之后才打鼾的人来说,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建议通过减少摄入烟酒或戒烟戒酒来改善打鼾。饮酒可以直接加重打鼾,还会通过增重间接加重打鼾。尤其要注意:避免睡前几小时内饮酒,睡前饮酒会导致呼吸道松弛,在睡眠时发生震颤,从而引起打鼾。 第二种长期打鼾情况表现为鼾声不均匀也不规律,断断续续的,一阵停一阵打。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会导致患者睡觉时喉咙中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阻塞气道。OSA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之中,它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会引起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会让认知功能减退。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需注意,OSA患者饮酒的话,会导致呼吸暂停的时间延长,加重伤害。总之,在打鼾这件事上,喝酒就是凶手。 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方式,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口腔矫正器、手术、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治疗打鼾。 口腔矫正器借助外力撑开鼻腔、推前下颌、拉拽舌头或闭上嘴巴,以此来让气道稳定通畅。在众多种类的矫正器中,通过让下颌骨前伸的口腔矫正器被推荐程度最高。不过佩戴矫正器可能舒适度不高,尤其是早期使用时,很容易被口水外流、口腔干燥、下颌关节疼痛、面部不适等问题困扰,使用矫正器需要时间来适应。 如果打鼾与上气道狭窄有关,而这个狭窄是局部的,那么上气道手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切除明显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 如果上气道狭窄不是局部的,目前有一些针对此情况的手术方式。一种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手术,它是一种咽喉整形术,通过收紧并修剪咽喉多余的组织来改善打鼾。另一种称为双颌前移术则将上下颚向前移动,从而帮助打开气道。还有一种是射频组织消融术,利用低强度射频信号收缩软腭、舌头或鼻子组织。 ‼需注意,这些手术的有效性各不相同,效果维系时间较短,且产生的反应可能难以预测,需谨慎选择。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最好用的缓解严重打鼾的方法,最常用于治疗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鼾。治疗打鼾的核心目的,是要解决打鼾背后隐藏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阻止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CPAP是通过无创呼吸机保持气道内压力撑住上气道,不让气道发生塌陷(塌陷导致气道狭窄),打通阻塞,也就维持住了呼吸顺畅,明显减少打鼾。 无创睡眠止鼾呼吸器 ‼ 口呼吸贴止鼾 慎用 可能让人缺氧窒息 我们已经知道,打鼾是因为呼吸不畅,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鼻子无法满足呼吸,得靠张开嘴巴来加大呼吸量。而口呼吸贴只会让呼吸变得更加不畅,嘴巴被封住,吸进的氧气减少,最后就可能因为氧气不足而憋醒。更糟糕的不是憋醒,而是窒息!网络上不乏因口呼吸贴险些缺氧的新闻出现。 所以,口呼吸贴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还会带来危险,打鼾者应慎重使用。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680
病请描述: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当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时,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成为了患者及其家属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1. 前列腺癌的分期 前列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以及是否转移到其他部位来决定的。分期通常从I期到IV期,其中I期和II期通常被认为是早期,而III期和IV期则被认为是晚期。早期前列腺癌:如果癌症处于早期,且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手术可以完全去除肿瘤,从而提高治愈的可能性。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手术可能不是首选,因为已经无法彻底切除肿瘤病灶。此时,治疗的目标通常是控制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而不是治愈。 2.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对治疗选择至关重要。手术是一个侵入性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良好的心脏、肺和肾脏功能来承受手术的压力。高龄患者往往伴有心肺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减弱等生理变化,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此外,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也可能更加漫长和艰难。如果患者除了前列腺癌外,没有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那么他们可能能够承受手术。如果患者平常患有心脏病、肺气肿、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可能会明显增加。此时不建议手术治疗。 3. 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短于10年,医生可能会推荐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4. 癌症的进展速度 前列腺癌的进展速度因人而异。有些癌症生长缓慢,可能不需要立即治疗,而是可以选择观察等待。观察等待:对于生长缓慢的癌症,观察等待是一种选择。这种方法涉及定期检查,以监控癌症的进展,而不是立即进行治疗。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积极癌症病灶生长迅速,随时可以转为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5. 患者意愿 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所有治疗选项的利弊,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倾向做出决定。 6. 非手术治疗选项 除了手术,还有其他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包括: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 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男性激素(如睾酮)的水平来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它们的生长。 免疫或靶向治疗: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杀死癌细胞。 综合评估与个体化治疗 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时,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这包括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以及个人意愿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八十多岁的患者来说,如果身体状况良好、前列腺癌处于早期且恶性程度不高,那么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前列腺癌已经处于晚期或伴有广泛转移,那么保守治疗可能更为合适。 在做出决定之前,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有可用的治疗选项,并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长期影响。此外,患者的家人也应该参与决策过程,提供支持和帮助。 前列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的合作和明智的选择,每个患者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阴雷 2024-11-11阅读量2252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站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在说话吃饭时,左脸就疼,从开始发现疼到现在有三年了,疼起来就像刀割一样,吃药也不管用,最近疼的受不了,就到医院去做检查,想让医生看下是怎么回事?要不要治疗?是不是必须手术?手术风险大吗?” 王景教授介绍: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血管和神经有骑跨导致的三叉神经痛。目前临床中,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不佳,彻底根治的方法还是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手术方法是全麻下,在耳后发际内取手术切口,将其推移离开三叉神经充分减压,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使疼痛消失。该手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手术全程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进行,术后急性期的有效率95%。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适用人群: 核磁共振显示有明显血管压迫的患者,身体状况好的中青年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这种手术。 治疗特点: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损伤神经,术后面部不会出现麻木等感觉减退现象,不过手术需要开颅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复发后不宜重复治疗,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 分析大量医疗资料表明,临床上有血管压迫症状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可以清楚发现病人的三叉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这样的患者可以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进行治疗。
王景 2024-11-01阅读量1684
病请描述: 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包括: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闪电样”的疼痛;当触发区受到刺激,便发生这种典型的疼痛;具有缓解期和加重期;疼痛一般在早晨比较剧烈,但不发生于睡眠中;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封闭疗法、理疗、组织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术等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之一,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首选手术方法。很多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而长期带病、长期吃药,往往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对身体带来了很大伤害。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很多,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引起严重后果,如常用的药物卡马西平,常见的副作用有眩晕、嗜睡、口干、恶心、皮肤过敏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共济失调、复视、抽搐、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脏、肾脏功能损害、心绞痛、昏迷、精神异常症状等,怀孕期间孕妇忌用,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的使用药物。 要知道,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病理复杂的,治愈过程漫长且艰辛的疾病,而且病发的症状明显,对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大;早期三叉神经痛病症可能并不明显,发作频率不高,因此往往容易被患者所忽略,认为没有问诊的必要性;但事实是,三叉神经痛应该早发现,早问诊,早治疗,不应该存在拖延症状,否则到了病情的中后期,疼痛发作频率越发明显,痛感加强,这时候再就诊,病情就复杂多了,而且治疗的时间也会更长,难度更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治疗最佳选择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已知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完全保留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是全麻下,在耳后发际内取手术切口,解除血管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使疼痛消失。该手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手术全程在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进行。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适用人群: 核磁共振显示有明显血管压迫的患者,身体状况好的中青年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这种手术。
王景 2024-10-30阅读量2385
病请描述: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今年活动宣传主题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旨在倡导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卒中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急性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五高”特点。 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是我国当前第一位致残病因,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卒中“可防可控” 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指出,脑卒中可防可控。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 《规范》明确,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方式等。 ▲ 高血压和不良生活方式是脑卒中危险因素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5A神经内二科主任李振并表示,卒中重在预防,养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科学合理的体锻能降低卒中风险 所谓“体医融合”是将体育锻炼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共同助力健康管理与提升。在预防和治疗卒中方面,体育锻炼和医疗服务就像“双重保障”,缺一不可。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卒中患者知识手册》形容体育锻炼就像是一剂强效“良药”,能够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降低卒中风险。 《卒中患者知识手册》引述的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世界卒中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有效预防卒中。 ▲ 体育锻炼应科学合理 此外,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和血糖,而这些都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过,李振并主任提醒,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都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引发损伤。运动前应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帮助放松肌肉。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或存在其他身体不适,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 提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 (一)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7点: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相关疾病患者重点关注以下5项: 1.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规律服药。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5.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 牢记口诀 快速识别 如果卒中症状能够被早期识别,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可增加恢复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李振并主任表示,根据“BEFAST口诀”、“中风120口诀”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可谓通俗易懂。 (一)“BEFAST”口诀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Time),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二)“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 “中风120”口诀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上脑卒中,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李振并主任介绍,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急性脑卒中发生时,每耽误1分钟,大约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从这个角度来看,‘抢救时间窗’很重要。”李主任强调,脑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明显恢复。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因此,患者怀疑发生脑卒中时,应立即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目前,脑卒中的治疗分为溶栓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1.溶栓治疗 是改善脑血循环、恢复脑血流的措施。主要溶栓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和尿激酶等。 2.手术治疗 包括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等。 3.药物治疗 包括调脂稳斑、抗血小板聚集等。 4.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文章整理自: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健康中国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10-30阅读量2733
病请描述: 患者疑问:夜尿多、有尿不尽的现象,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导致夜尿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去氨加压素分泌不正常,夜间饮水过多,打呼噜,心脏病,低蛋白血症,下肢水肿,肾脏引起的多尿症,也会有夜尿增多。如果遇到夜尿增多,首先要寻找病因。就诊前需要做排尿日记,排查夜尿增多的原因。 排尿日记怎么记? 我们建议门诊前患者,先记录好3天-一周的排尿日记再来就诊,方可更快捷的得到治疗。需要准备500-1000ml的量杯,用于测量排尿量,需要记录摄入量,除了饮水量,还要记录摄入稀饭的多少。记录每次排尿量、排尿次数,储尿排尿时的感觉,是否有急迫、灼烧、疼痛等现象;有没有漏尿的现象。 功能泌尿常见的两种夜尿多的疾病 1、膀胱过度活动症,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由非神经源性因素引起,憋尿时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膀胱过度敏感,比较小的膀胱容量可出现排尿感。尿道和盆底肌功能异常,一般是盆底肌肉的高张力痉挛状态所致。 2、膀胱容量小,比如是间质性膀胱炎,晚上产生五百毫升的尿液,但是膀胱的容量只有一百多毫升,那么就会出现尿频的现象。而且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膀胱不能有尿,一有尿就下腹部、耻骨位置疼痛难忍,排尿后能缓解一些,所以患者不得不频繁排尿,希望能减轻疼痛。 如果是这两种情况,要如何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导致的尿频:可以进行膀胱训练,在想尿的时候等待几分钟,增加膀胱容量。其次可以进行M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逼尿肌收缩,而缓解尿频、尿急,临床上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种征状对症下药,从而舒缓膀胱过度活跃症的征状。针对药物效果差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骶神经调控及肉毒素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导致的尿频:药物、膀胱灌注、膀胱水扩张、肉毒素等治疗,还可以进行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多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如果出现尿频现象,大家可以记录一周的排尿日记,然后携带来院评估,明确尿失禁的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
李旭东 2024-10-28阅读量1923
病请描述:很多糖友会问,控制好血糖可以不得糖尿病并发症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是全部,还需要控制好以下4个指标. 1、控制好血脂,血脂异常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的影响最大。因此,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控制好血脂尤为重要。具体控制在什么范围。 2、控制好血压,约60%的糖友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以使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眼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建议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控制好尿酸,血尿酸水平升高不仅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而且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建议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4、控制好体重,建议把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即BMI<24千克/平方米,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只要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再控制好这4个指标,并发症就很少会找上门。
商丘五院乔家治 2024-10-28阅读量2165